共计 2408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专利代理师,挣的都是精神损失费
最近帮客户处理一个侵权诉讼。客户微信电话拉扯了一个多小时,核心思想是:这个产品的专利是你们代理的,我们也专利授权了,我觉得法官肯定会考虑我们有国家授权的专利,要不然专利局当时批给我专利干嘛?
一开始我也很憋屈,因为专利申请日的先后是显而易见的。
但当我往上翻聊天记录,看到当初问他的设计思想是来源,给他的“风险提示”,以及他“我们自己原创的”回复后,我完全明白了。
神仙也怕“我觉得”
跟代理师的水平没啥关系,就是把爱因斯坦专利局挖出来,让他放弃研究相对论来当代理师,也没用。
没人拦得住客户的“我觉得”。
专利代理师里,有水的,但蠢的不多。
大家都知道要先做检索,AI 都能写权利要求,拿了证的专业代理师不知道吗?
那为什么你手里的专利,看起来还是那么离谱?或者官司打得那么憋屈?
你不要看代理师做了什么,你要看的是,客户让他做了什么。
很遗憾,大部分专利代理师面对客户的话语权,可能还不如食堂打饭的阿姨。
因为很多老板对代理师的认知是,钱我出了,所以我想出来的东西,你就得让它授权;我遇到的官司,你就得帮我摆平。
他们的态度总结为:
授权了,那是我的技术牛。
驳回了,就是你的水平差。
不侵权,事实本来就是这样。
侵权了,就是你的水平太差。
再说一遍,代理师就是神仙,也拦不住客户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和对专利法的“朴实”理解。
况且代理师也不是神仙。
你以为的代理师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,在法律和技术间游刃有余,轻松拿下一个又一个授权,打赢一场又一场官司。你的当务之急是关掉那些教你“一种实现知识产权利益最大化”的短视频。
现实中的代理师是非常弱势的,是从 IPR 到研发到老板一路求爷爷告奶奶下来,球球你们给个正常点的技术交底书。
然后看到客户给的“世界首创”眼前一黑,还要面带微笑地说您这个想法太有前瞻性了。
关上门,开始掉小珍珠。
又挣了一天的窝囊费。
本质是个打工人
很多专利知识,并不复杂,大家都知道怎么做。
不知道的,网上搜搜也知道了。
技术方案需要有创造性,诉讼需要有证据链,这是常识。
相信读这篇文章的你都知道。
但知道没用。
代理师也知道,但代理师没有资格这么做。
再强调一遍,代理师没有资格按“正确”的方式这么做。
大部分时候,代理师只是客户意志的转录员,谁告诉你,代理师可以决定申请策略了?
你是一个代理师,你以为你是为客户的知识产权保驾护航,你错了,你的本质是一个打工人。
作为一个打工人,你首先要打开 GPS,找准你自己的定位。
很多人觉得自己存在的意义是帮客户拿到高质量的专利,这是错的。
因为技术不是你的,哪怕这是你设计出来的技术。
公司不需要你对他的研发负责,技术总监才是第一责任人,你只需要辅助 IPR 完成他的 KPI 就可以了。
谁出钱雇佣了你,谁说了算,你对谁负责。
好,什么叫负责?
答案不是保证授权或者打赢官司,而是在不违反职业道德的前提下,让客户满意。
现在,你是一个专业的代理师,你拿到一个“技术方案”,就是把电饭煲和充电宝用胶带粘在一起,俗称宝中宝。客户告诉你,这是为了满足他“年度 20 件发明申请”的指标。
你很清楚这玩意儿授权率无限趋近于零。但客户要的就是提交,要的就是申请号。
正常的代理是评估技术,给出专业建议,甚至劝退。
但现实中很多时候发明人直接把东西丢过来,说“给我查查”。代理师还在准备装模作样的检索,构思有理有据的劝退,IPR 和销售已经工单、发票、打款一条龙了。
别笑,很多业务就是这样的。
代理师的目的是让客户的智力成果获得最大程度的保护。
但是当老板的目的只是要一个证书去报高新企业的时候,这谁来了也没有用。
你看到了前面全是坑,审查业务专用函可能比受理通知书来得早,审查员的驳回通知书仿佛就在眼前,但你还是得像个马斯克一样用第一性原理研究“宝中宝”,像傻子一样往前冲,然后两年后收获客户的“无能”评价。
你确实不够“刚”,但你活下来了。
赚到了这个月的代理费哦不对,精神损失费。
核心业务:提供情绪价值
换个角度想,假如你作为代理师,自作主张拒绝了客户的“宝中宝”申请,或者在诉讼庭审中坚决不用老板那套“我有专利我怕谁”的逻辑去抗辩,会怎么样?
老板会发现他花钱请的代理师,不仅没办成事,还反过来教他做事。
你敢教老板做事儿,老板就要教你做人。
当然老板不会当场发飙,他还会夸你专业负责,这代理师打小就严谨,然后过一段时间,因为你的文件“的、地、得”不分,就把你换掉。
很多公司花钱请代理师,本来就不是要你来筛选技术的,而是要你按照他的想法去冲量。
很多客户对代理师的理解是,我都花钱了,我说这是个发明,它就得是,你就得给我写出来。
但这不重要,虽然老板对专利法的理解是错的,但他的钱是对的。
这些代理师不聪明吗?
他们认清了自己的定位,洞察了客户的需求,然后不打折扣地实现了。
人家非常优秀,并且随时做好被骂的准备。
至于有人觉得他们蠢,那又如何?
又不是他们给代理师发钱,他们的评价很正确,不过能吃吗?
告诉你一个秘密。
我做专利代理师,主要工作根本不是技术和法律分析。
而是向上管理和提供情绪价值。
向谁?
向代理费的来源,也就是客户。
借人头一用
是不是很讽刺?
但这就是现实。
看到这里,或许你会觉得客户很愚蠢,不懂专利,不懂法。
不不不,客户其实还有最后一招。
叫做“借代理师人头一用”。
最后的最后,即使专利被驳回得一塌糊涂,或者官司输得底裤都不剩,哪怕是客户当初没有采纳代理师的正确建议,客户也还可以把代理师丢出去祭天。
你们说这个专利写得烂?
对啊,所以我们把他换了,这不是我们的本意。
你们说那个“授权专利抗辩说”很可笑?
是的,都是代理师乱搞,我们也是受害者。
如何证明?
我把他换了啊。
烂技术都是代理师没理解我的构思,奇葩诉讼策略都是代理师建议的。
客户的本意不是这样的。
平时帮忙冲击发明专利,关键时刻帮忙背锅,这也是专利代理师的存在价值之一。
接锅,背锅,下油锅,这就是专利代理师的日常。
再一次强调,好代理师为什么贵,因为拿的是精神损失费。
只能说,我真的爱这个魔幻的世界。